“阳光橙”与“橄榄绿”的坚守
除了学术、行政必须双肩挑的岗位,行政与教学还是泾渭分明较好。
生命科学或医学奖获奖人(从左至右:Karolin Luger,Timothy J. Richmond,Daniela Rhodes) Luger风趣地将3人的合作形容为20年的接力跑。但他没有放弃,还是辗转来到了上海,落地时已经是深夜了。
著名细胞生物学家Randy Schekman对《中国科学报》说。另一方面它又是开放的,路过的人感兴趣了,都能进来看一下,你甚至可以随时从一个HUB到另一个HUB去串门。他提到的委员会,是指2023年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遴选委员会。作为凸优化领域的领军人物,他们的工作从根本上推动了新计算平台的发展,促进了运筹学、图像处理、信号处理、工程和金融等领域的研究,也为今天我们看到的人工智能浪潮作出了关键的准备。他来参会,主要是希望保持对国际学术前沿的敏锐嗅觉,同时进一步拓展潜在的合作对象。
Roger Kornberg在开幕式上致辞 玩法多样 自由交汇碰撞精彩火花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以下简称顶科论坛)已成为连接世界顶尖科学家的重要纽带和促进国际科学界高端对话的重要平台。而放眼世界,基因疗法、细胞疗法等新型疾病疗法已经在临床中得到应用,或者正在加速进入临床试验这无不提醒她,作为一名医学工作者,必须紧跟前沿进展,与时俱进。只有28%的工程专业毕业生是女性,科研人员当中只有1/3是女性,而诺贝尔奖得主只有3%是女性。
作为一个中国本土打造的奖项,顶科协奖从评审者到获奖者的阵容,都展现出全面的开放和国际化。在四通八达,很容易迷路的共享大厅里,有一个个既独立又通透的椭圆形小屋。作者:王兆昱 孙滔 来源: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3/11/8 20:38:45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诺奖得主:诺奖遗漏的重要科学家,我们这个奖来发现 文|王兆昱 孙滔 我们委员会的任务,是找出那些真正有重大贡献,却还没有得到国际认可的人。11月5号上午开始,就有各个领域的青年科学家在里面做学术报告,为数不多的座位上总是挤满了目不转睛的听众。
徐升在青年科学家论坛上参与讨论 就在隔壁,由女性科学家主导的她论坛也在同步进行。他说,凸优化是一个极其特殊的领域,在这个领域里开展的研究活动越多,就发现有越多的事情等着人们去做,因此,我们完全可以相信,新一代研究人员的前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广阔,更加激动人心。
重塑韧性 科学与每一个人命运相连 在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主角并不仅仅是专家学者、名师大咖,也包括每一个参与论坛活动的人。早在论坛开幕之前,位于上海临港新片区的顶科论坛永久会址就已经热闹起来了。论坛正式开始后,生命科学大会、智能科学大会、碳大会、青年科学家大会、天文分论坛、量子分论坛、她论坛、莫比乌斯论坛等精彩环节纷至沓来。Randy Schekman主持论坛会议 11月6日,Schekman口中可能被忽略的科学家们,终于站上了流光溢彩的领奖台。
在今年的论坛上,首次设置了三大主题大会:生命科学大会、智能科学大会和碳大会,聚焦时下备受关注,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关系最为密切的三大领域,展开了深入的学术分享和圆桌会谈。(图片来源: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面对着来自世界各地各个领域的科研工作者、高校师生以及媒体的镁光灯和摄像头,5位获奖者的工作也得以被更多人了解、认识。Lynne Maquat在她论坛上讲话 女性的种种特性,包括坚韧、有恒心、关爱他人等,让女性在成为医者、科学家、管理者后,会表现出温柔与坚强,感性与思辨的碰撞、融合。
她说,这些年来,疫情、战争、地质灾害、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让我们看到了人类和世界的脆弱性。现场一位女性听众对《中国科学报》说,我发现这个论坛上的男性身影很少。
年轻的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阮曼奇在作完关于希格斯工厂的报告后,还意犹未尽,看到任何有趣的题目,都去听一听。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反映形式为电话、信函、电子邮件(信函以到达日邮戳为准),以单位名义反映情况的材料需加盖单位印章,以个人名义反映情况的材料应署实名并附联系方式。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中国科协综合业务楼西604房间(100081) 联系电话:(010)62165291,(010)62165293 传 真:(010)62168293 电子邮箱:pjjlc@cast.org.cn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评审委员会办公室 2023年11月8日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公示对象有不同意见,请于11月15日前向评审委员会办公室反映。来源:中国科协 发布时间:2023/11/8 18:55:55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未来女科学家计划入选名单公布 关于第十九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拟表彰对象和第八届未来女科学家计划拟入选者的公示 经第十九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评审委员会评审,共产生20名拟表彰人选、5个拟表彰团队和10名第八届未来女科学家计划拟入选者,现对拟表彰对象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2023年11月9日-11月15日
反映形式为电话、信函、电子邮件(信函以到达日邮戳为准),以单位名义反映情况的材料需加盖单位印章,以个人名义反映情况的材料应署实名并附联系方式。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中国科协综合业务楼西604房间(100081) 联系电话:(010)62165291,(010)62165293 传 真:(010)62168293 电子邮箱:pjjlc@cast.org.cn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评审委员会办公室 2023年11月8日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中国科协 发布时间:2023/11/8 18:55:55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未来女科学家计划入选名单公布 关于第十九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拟表彰对象和第八届未来女科学家计划拟入选者的公示 经第十九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评审委员会评审,共产生20名拟表彰人选、5个拟表彰团队和10名第八届未来女科学家计划拟入选者,现对拟表彰对象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2023年11月9日-11月15日。如对公示对象有不同意见,请于11月15日前向评审委员会办公室反映
据估计,目前世界上的植物种类高达30多万种,其中2/3属于种子植物。研究者利用木栓质缺失的遗传材料,发现缺失了木栓质的拟南芥对于干旱更为敏感,并随后揭示木栓质片层对于植物维管水分的运输效率具有极其重要意义。6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植物》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晁代印研究组联合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吕世友研究组合作完成的一项研究,该研究首次从特化细胞壁进化的角度揭示种子植物崛起的奥秘。这些证据表明,凯氏带起源于所有维管植物的共同祖先,而木栓质片层则在更晚的种子植物共同祖先中才被进化出来。
根系是植物吸收和运输水分及矿质营养的关键器官,在植物演化过程中扮演重要作用。而与此结果一致的是,地质学家早就发现种子植物崛起、蕨类植物衰落的古生代末期,正是地球从湿润转入干旱的时期。
该研究的分子进化分析发现,大部分木栓质形成相关基因在种子植物的共同祖先中出现了大规模扩张,导致了基因功能的创新,使得原本没有木栓质合成能力的基因获得了合成木栓质的功能。早在种子植物形成之前,根就在石松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的共同祖先中出现了,但其结构和功能一直处于进化之中。
合作课题组利用18个不同进化节点中的代表性植物物种,系统开展根系内皮层凯氏带和木栓质片层起源的研究。最早的种子植物出现在3.6亿年前的泥盆纪,然而直到数千万年之后的石炭纪末期,种子植物才开始崛起,并逐渐在二叠纪末期取代蕨类植物成为地球的霸主,地球也因此进入中生代。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而在石炭纪晚期开始的干旱气候下,进化出了木栓质片层的种子植物具备了更高效的水分运输效率,具有了更强的干旱适应能力,从而能够逐渐取代蕨类植物,成为地球表面的霸主。作者:颜维琦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23/11/8 14:43:35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我国科学家揭示种子植物崛起的秘密 光明日报上海11月7日电(记者颜维琦)我们身边有形形色色的植物,其中绝大多数属于能够开花结果的种子植物。然而,种子植物为什么会在古生代晚期开始崛起?至今,这仍是未解之谜。
此外,研究发现了木栓质片层在植物应对干旱等逆境胁迫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对提高植物的抗旱性、解析植物耐盐耐旱机制以及研发抗旱新品种等具有重要价值。《光明日报》(2023年11月08日10版)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这一结果推翻了植物学界长期以来关于木栓质片层和凯氏带共同起源的观点,为研究木栓质片层的进化提供了新视角。据此,研究者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种子植物崛起模型:石炭纪湿润的气候下没有木栓质片层的蕨类植物水分和营养吸收效率更高,更能适应当时的环境,因此更为繁荣。
该研究发现,凯氏带存在于包括石松类、蕨类、裸子植物以及被子植物在内的所有维管植物,而木栓质片层仅存在于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在内的种子植物中。该研究不仅揭示了凯氏带和木栓质的起源之谜,并且从一个崭新的角度首次证实,木栓质的出现是促进种子植物崛起的驱动力。